着力提升地方政府应急治理能力的六个实践维度

| 热点推荐 |

【www.173ms.com--热点推荐】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依靠各级政府的有力有效防控举措,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正在积极向好发展。从广义的自然灾害角度观察,我国不仅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聚焦当前疫情的发生和全国性防控,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地方政府应急治理能力短板问题,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涉及发展大局,无疑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重大现实课题。

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国的政府应急管理与安全发展事业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早在2015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以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题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并针对健全统筹协调体制、健全属地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机制、全面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作了具体部署。2018年4月16日,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应急管理部正式组建并挂牌办公,是中国应急管理工作的一次重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可以说,适合中国现实国情的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创新,不仅能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应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而且能够科学构建国家应急反应战略框架,进一步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管理,不断完善具有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特征的有效运行机制,从总体国家安全观与现代国家治理过程的角度,为应急管理理念提升到公共安全治理层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当前,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这一迫切任务,肩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今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国家治理带来挑战,而且在疫情暴发初期暴露了地方政府风险监测预警能力薄弱、危机决策能力不强、应急处置手段单一、应急指挥松散低效、危机沟通能力不足、数字化应急能力有差距等具体问题。为此,以疫情防控实践为契机,从提升地方政府应急治理能力的具体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出如下建议:

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健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一是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密切关注辖区重大公共安全风险点,做到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二是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不断完善、演练各类应急预案,做好各类应急保障,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三是完善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和监测预警,做好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尤其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手段的创新运用,做到反应灵敏、精准预警。

提升危机决策能力

坚持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加强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决策信息搜集,优化决策程序和手段,提高决策理性化水平。一是提升决策者能力素质。日常工作中要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有意识锻炼、培养决策者临危不乱、冷静从容的心理素质,勇挑重担、守土有责的责任担当,速度果断、谋定而后动的决断能力。二是提升信息分析研判水平。尽可能拓展信息渠道,第一时间快速、全面、真实地搜集危机信息,提升信息识别、筛选、研判效率,为准确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三是善于问计于专家。危机时刻,要借助“外脑”的作用,吸收专家学者进入决策团队,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提高危机决策水平。

提升应急措施精准性、有效性

坚持系统思维和精细化理念,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提高应急治理措施和手段的精细化程度,提升应急水平。一是因地制宜、力求精准。各项应急预案、应急举措不能应付糊弄、照搬照抄,要结合各地情况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有针对性的举措,实现精准应对,事半功倍。二是区别对待、分类施策。应急措施要区分不同事件性质、不同响应级别、不同发展趋势等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因情施策。三是强化法制化思维。加强执法监督,既严格执法,又避免简单化、“一刀切”。如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尽可能方便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推动社区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不得采取同类企业全部停产等简单化、“一刀切”执法措施,提高执法精准性和实效性。

提升应急指挥效率

坚持问题导向和实战理念,优化指挥体系,提高指挥科技化水平,推动应急指挥效率大幅提升。一是加强沟通协同。保持应急管理部门与卫生、公安、环保、交通、气象等部门常态、高效的密切联系,便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协同应对,提高整体应急救援能力。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突发事件指挥体系。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按照权威、高效的原则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和数量精简、针对性强的专项指挥部,负责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和救援工作。三是提升应急指挥效率。开发、采用扁平化、可视化、点对点的应急指挥系统,集成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应急指挥一张图,推动多部门协同作战,实现实战扁平化指挥,提升科学决策指挥、处置能力。

提升危机沟通能力

树立公开透明的理念,正确面对和坦然接受舆论监督,直面社会关切,占领信息高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一是转变危机沟通理念。“舆情不是洪水猛兽”,不要一味堵而不疏,要正确认识公众信息需求,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回应舆论关切,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二是高效开展危机沟通。强化危机沟通团队建设,常态下积极监测随时预警,注重危机沟通预案的实战化演练,战时要迅速对外释放信息,积极引导,掌握话语权,防止次生舆情扩散。三是加强新媒体应用。适应新媒体需要,积极入驻各类网络新平台,唤醒“僵尸微博”,学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不是空洞说教、生硬冷漠的方式表态发声、倾听民意、开展互动。

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应急治理中的运用,重构、变革与升级应急治理体系,提升应急治理能力。一是培养“数字化”思维。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力量,积极融入互联网、“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以最终“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二是加强数字应急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应急相关领域的融合应用,为政府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应急响应提供支持。三是构建大数据应急分析模型。整合社会治安防控、自然灾害预警、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信用监管等平台数据,构建一体化大数据应急分析平台,提升大数据对应急治理的综合支撑能力。

作者刘杰 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博士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来源:http://www.173ms.com/news/120869.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