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燕歌行4epub]燕歌行教学实录

| 教学实录 |

【www.173ms.com--教学实录】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下面是惠好考试网分享的燕歌行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

  燕歌行教学实录

  二、导入:

  唐朝是个盛产诗人的时代,李白以其……奏响了边塞诗的最强音!今天我们就走进……

  明确学习目标:

  品味诗中的多种情感

  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三、了解作者和背景

  齐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了解高适,课件展示,

  生1读,让学生记下“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

  生2读背景,纠正字音,

  生3去板书“戍” 记下顺口溜“点戍横戌空心戊”

  再了解背景,御史大夫张公、牛仙童,高适于是做此诗。

  四、听录音看课件中加点和变色的字(课件中录音不响,其他老师帮忙放录音,这种突发事件怎么办?)

  1、注意字音,是因为版本不同

  2、有没有感情变化?理理清思路:

  作者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争的过程。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齐读)

  第二层八句写战备,揭示其原因(男生)

  第三次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女生)

  第四层四句写战死,突出壮志豪情。(齐读)

  五、合作探讨

  1、诗歌是用最浓缩的语言来表达最丰富的感情。本诗的诗眼有没有?是什么?谁来读?

  生4读(独具慧眼)

  “苦”体现在哪里?

  2、(课件展示)请找出体现“环境之苦”的诗句,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生5:塞草、阵云、苍茫

  课件展示,齐读这些诗句。

  有什么作用?边塞特有的荒凉肃杀,一切景语皆情语

  3、“战争之苦”具体体现在哪些诗句中?写出了什么?

  生6回答(一个好汉三个帮)

  生7补充

  课件展示,全体男同学读这些诗句

  写出了什么?

  生8:战争的残酷性、无休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的伤亡惨重

  4、“相思之苦”具体体现在哪些诗句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全体同学读这些诗句

  5、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苦?请找出相关诗句,体会寄予的情感。

  课件展示,全体同学读这些诗句

  “在东北”这些敌人对当时的盛唐来说是不是劲敌?不用战争也可以,不一定非要战争。

  “横行”尘得十万中,能清档匈奴,轻敌。当权者的决策觉得战士死生。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6、板书:苦、环境、战争、相思。这些就像大山一样压在谁的身上?战士。(画山)

  作者对战士什么感情?同情

  对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赞颂

  对将领?批判

  这就是这首诗的感情。(课件展示)

  7、本诗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

  对比。(课件展示对比的定义和作用)

  生9找诗中的对比

  “李将军”骁勇善战、体恤士卒

  生10

  老师补充:战 士——将军

  征 人——思妇

  古将军——金将军

  唐 军——敌军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

  六、延伸

  关内桃花和关外白雪对比,表达的思乡之情

  现在还有战争但和平仍是人的渴望,齐读作者做的诗

  “在战争的年代里

  我们需要和平”

  燕歌行实录(二)

  初次见面送一句话“我自信我成功“读三遍一边比一遍成功。带这个口号认一个字”高适“的繁体字,上课。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看着题目你能提出个问题吗?请将问题写在纸上。

  生1:是写的边塞景象。

  生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3:《燕歌行》这个行字什么含义?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诗歌,先划分层次,老师直接说划分答案。生4生5生6生7分别读这四个部分。正字音。对于读的不准确的地方,指导后再读。

  结合注释快速通一遍意思。不会的字词标下来。(10:27)

  3分钟后测试,展示词语,让学生解释含义。

  非常、颜色、旌旗、逶迤、碣石、瀚海(瀚海阑干百丈冰)、斗兵稀、远戍、玉箸(眼泪像筷子,伤心)绝域(桃花源记“来此绝境”)

  明确方法:1、结合课下注释2、借助工具书3、推断和猜测(踏实有效!)

  二、品读课文

  师:读一读1——8句(齐读),你仿佛看到……

  生8:雄壮激昂

  师:你带着这种“雄壮激昂”读一读。生8读

  师:这是出征的画面。想一想9——16句(自由读),你仿佛看到……

  生9:战场上有很多人死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认为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

  生9:悲惨

  师: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生9读

  师:我们都来读一读。生齐读。老师来读第三部分,大家看应该是什么感情。

  “听一听17——24句,你仿佛看到……”

  生10:空回首。

  师:什么感情?伤感。你带着这种感情给大家读一读。如果你写一句话,少妇这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呢?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生11:为国家闲了生命不值得。

  生12:远在边疆的将士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生13:远在边疆的亲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师:你们三个人一个个连在一起读。作者并没有让少妇说任何一句话,但是……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环节好!赢在细节处理,调动了学生的感情。)

  补充史记“广之将兵……士以此爱乐为用”士皆愿为他死。

  这种对比应该带什么味?悲愤!我们带着悲愤齐读最后一部分。

  读诗歌第一读懂,第二读出感情,第三读出意境。下面我来范读,大家听一听这四个感情。(范读的非常好!语速稍微慢一点会更好。读后学生给予热烈掌声)

  附板书:出兵——激昂

  战败——悲惨

  相思——凄凉

  血战——悲愤

  师:请同学们也按照这种感情读一读。

  齐读第一部分。激昂(学生的气势非常好!)

  齐读第一部分。凄惨(学生的把握非常到位)

  齐读第一部分。凄凉(和第二个差不多)

  齐读第一部分。悲愤(好气势)

  齐读全诗,看学生的自然转合。(这个设计非常出彩!学生已经完成了对此诗的热爱!)

  总结,朗读只有

  课件: 融入感情

  有声的文字—————— 有声的语言

  用心阅读

  师:课上到这里,可能就有同学问了,高适为什么要做《燕歌行》呢?看课下注释。(结合背景)老师补充,学生齐读。

  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示一下:赞扬了一部分人,讽刺了一部分人,同情了一部分人。

  请你写下来。同位之间交换意见。

  一起说

  讽刺了将军,哪几句?齐读。

  同情了将士。哪几句?齐读。老师点拨少妇的愁。

  老师课件展示:讽刺将帅们的不恤士卒……

  结合背景,紧扣文本。

  有人问我,为什么叫《燕歌行》?行是什么?课下注释。

  老师补充“行”,一种诗歌的问题。“歌”也是一种文体。比如赞扬巨野一中的《巨野一中歌》《巨野一中行》《巨野一中歌行》。我们再来齐读全诗。

  学生齐读

  三、课上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说,我这节课带着大家解释了几个字词,总结了方法,知道之歌的感情,要用心阅读的阅读要结合北京紧扣文本,

  四、边塞诗

  边塞诗是“黄沙百战……”的……,是“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悲愤,是“沙场征战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读边塞诗到边塞去,让边塞诗再我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我们自信地出发吧,我自信我成功!(学生跟着齐读最后两句,鼓掌!)

  燕歌行(四)

  一、导入新课

  喜欢诗吗?喜欢唐诗吗?喜欢边塞诗吗?

  二、明确目标、熟悉作者

  三、初读——走进一首诗歌

  (一)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诗意,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朗读,标注不认识的字音。读完一遍后学生静了下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再次朗读。

  课件展示容易读错的字词和注释,学生齐读。

  师:还有没有字词方面的疑问?

  生1:斗边

  师:还有吗?

  生2:非常

  师:有同学能回答吗?我们刚学完《五人墓碑记》。“很”的意思,非常给面子。

  找同学读一下课文。

  生3读《燕歌行》

  师:停。是一声。

  生3接着读。

  师:不好意思,老师对读课文有三个期待,一个是感情,一个是节奏,一个是抑扬顿挫。

  生3朗读课文(比原来有感情多了)

  师:非常好了,有个字音需要把握一下。我们读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感情去读?悲壮、凄凉。老师想范读一遍(配乐《十面埋伏》)。(背诵 ,非常有感情,很震撼!)(学生鼓掌)

  让我们带着初读的感受再来读这首诗歌。

  (二)由注释得知,此诗为“和”人之作,是“感征戍之事”而作,“感征戍之事”体现在诗歌的哪些方面?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

  生4找诗中相应诗句(声音有点小)

  师:他找了这么多,你还有补充吗?

  生5补充

  师: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生齐答“沙场征战哭”

  四、品读——读出多种情感

  生6:思乡之苦

  师:哪几句?

  生6:写思妇的句子。

  师:最受感受的是?字词方面?

  生6:“欲断肠”。想念到撕心裂肺。

  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想象的征人思妇的画面?

  生6:翻译

  师:如果让你读你会用什么感情?

  生6:悲壮

  师:读出怨愤也好。你来个大家读一读会更好。生6读。你结尾处努力读出这种怨来

  可以读的哀怨些,深情些。还有什么苦?

  生7:环境苍凉。苍茫。

  师:还找到什么苦?

  生8:战争激烈,艰苦。

  师:从哪几句找到的?

  生8:“斗兵稀”那几句。描绘那个场景。

  师:用的什么手法?

  生8:对比。

  师:如果让你分析情感的话,你觉得是什么情感?

  生8:愤恨。

  师:“天子非常赐颜色”

  生8:不满

  师:愤懑。读一下。(生读。)读的很好。你的下一句?

  生9:环境非常苍凉

  师:苍凉是通过意象体现出来的

  生9:请求、落日、斗兵稀

  师:初中学过意境类似的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想发言,很好,来吧,你还有没有补充?

  生10:除了相思之苦和战争之苦,还有思乡之苦。

  师:总结所有的苦。可见一个战士们的表现如何?

  生10:“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不勋”

  师:如何理解这两句?

  生10:“白刃”“死节”节气节操,不顾个人名利。希望能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师:没有将帅,没有名利。苦,但是为保家卫国,仍然坚守岗位。仍浴血奋战。所以最后?

  生齐读“李将军”句

  师: “李将军”是个什么人?展示课件,让学生看。(不如齐读)李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将军?

  生11:爱兵如子,坚韧

  师:最后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

  生12:“犹”“忆”

  师:对好将领的期盼。我们就可以知道诗歌中流露的多重情感,什么情感,说一下。

  生13:对将士的期盼

  师:让我们带着怨愤、期盼读一下这首诗,齐读行吗?(生齐读)这就是高适……这就是高适……这就是……大家有没有学过边塞诗?

  生14:“千树万树梨花开”雪的大。“羌笛何须怨杨柳”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说的太好了,老师也找了几首。(分别展示并标注写的是什么。)

  能看出来吗?写的什么内容?这就是边塞诗的主要内容。边塞诗无论写什么都是震撼人心。诗评家“盛唐气象”。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气象”内容的一个基本方面。你能从《燕歌行》中感悟到什么精神?请谈谈。

  生15:自强不息。

  师:豪迈的,一往无前的。人间要好诗。读一读,看能不能背过去几句。开始。生自由背诵。

  师:想检测一下,《致高适》快速填空。老师展示。和我的一样吗?让老师展示文字功底,让老师展示同学们的朗读功底。最后一段我们齐读。

  燕歌行(六)

  单县一中惠云 2011年4月12日星期二下午第三节

  学生:巨野一中高一学生 菏泽市教学能手评比课

  一、导入新课:

  他从大唐走来,……他从边塞走来……他如椽巨笔写出千古绝唱

  明确目标

  1、 领悟诗歌复杂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主题

  2、感受本诗的艺术特色

  二、读序言,知背景

  板书:感——事

  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样的感情呢?

  注意字音。课件展示。

  齐读,一个词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范读、听清你把握不准的字音,节奏,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配乐(古筝曲:渔舟唱晚)背诵。

  师:请朗诵诗歌,并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战争的整个过程。

  生1:出征,战斗,相思之情,死斗,最后的感慨。

  师:课件展示战争过程

  战事 出征

  战斗

  相思

  愤慨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诗中详细描写了士兵和将领,作者对他们分别寄予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学生讨论)

  生2:“战士阵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师:将士该在后方吗?美人也不该在。他们在干什么?

  生3:享受。

  师:怎么样的感情?

  生3:悲愤。

  师:你读出来这种悲愤来。

  生3:还有戍守边疆

  师:什么手法?

  生:铁衣。

  师:哪个字好?

  生3:“久”

  师:我们可以揣知战士的心情

  生3:思乡。

  师:还有?

  生3:不顾身。

  师:什么情感?

  生3:同情。赞扬。

  师:你再来读一读

  生3读

  师:还有什么感情?你再读读前一句。

  生3:战争残酷。

  师:把两句话和到一块读一读。

  生3读这两句。

  师:还有什么?

  生4:“破残贼”句

  师:“烟尘”什么手法?

  生4:借代。

  师:既有对战士的描写还有对将军的描写。

  生4:“残贼”有一种瞧不起。

  师:这些敌人是不是不堪一击?

  生4:彪悍。

  师:谁轻敌?

  生5:环境之苦。

  师:何以见得?

  生5:塞草腓,穷秋

  师:这样的环境是战士征战的场所。正反映出了环境苦。你接着分析,还有哪里体现环境苦?

  师: 还有一句“少妇城南欲断肠”马致远、“清明时节雨纷纷,欲断魂”

  他用了哪一个字?空

  刚才我们品读了几个字,古人特别注意练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支开”“推敲”

  五、总结主旨

  1、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总结的四字成语,齐读。

  2、|总结本文主旨(课件展示)

  3、总结语读他的诗,我们读出了……读他的诗,我们读出了……读他的诗,我们读出了……读他的诗,我们读出了……有感于此,我用一副对联结束这节课的学习:(齐读)

  4、让我们齐声朗读这首诗,读出豪迈读出悲壮。

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