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选的意思】甄选部队先进党支部事迹材料

| 写作指导 |

【www.173ms.com--写作指导】

  知道骨干教师总结怎么写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中骨干教师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骨干教师总结一

  我有幸参加广东省骨干教师进修班的学习,回到久违的母校华南师大历史系,聆听众多教育领域导师的指导和教诲、接触到很多新的前沿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时间虽然很短,但知识量和信息量很大,对我们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原有思想和观念触动很大,收获很大,骨干教师培养总结。

  一、对教育理论的认识

  在参加培训之前,我和大多数老师根据以往经验认为,基础教育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注重的是经验。高校的理论研究对我们基础教育的帮助不大。培训更多的是让我们了解目前教育界流行什么理论,知道而已。让基础教育来实行新的理论,几乎是不可能。不是吗?八十年代中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呈愈演愈烈之势,基础教育近乎走上斜路之时,素质教育理论应运而生。时至今日,素质教育最多只是应试教育的一个“花边”,点缀而已。要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又何其难也!在高考的紧箍咒下,基础教育界的教师已经是疲于奔命,只要以高考为中心的考试体制仍然存在,教师的工作陷入应试、总结经验、再投入应试的考试漩涡之中。伴随着教师工作主体性的丧失,也就难以产生对教育理论的热切企盼,甚至相反地会产生对教育理论的顽固排斥。然而,培训开始后,一个个前沿教育理论扑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全新的教育理论和理念,严密的论证,与基础教育实际例子的紧密结合,谆谆教诲。让我们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为我们上课的导师,他们理解和包容我们对理论的陌生甚至是无知和排斥,理解我们在面对应试教育与前沿教育理论的困惑,他们可以说是“蹲下来”为我们上课,每一个理论,都以翔实的基础教育的案例说明,唯恐我们接受困难。我们稀里糊涂的,导师为我们条分缕析;我们浑然不知的,导师提醒启发了;我们颇感难懂的,导师深入浅出诠释了,我们受误导而误解的,导师指点纠正了,我们困惑于理论和说教,导师用典型案例分析了;我们不知道如何操作的,导师实实在在示例了,并且送上凝聚他们心血的专著。导师对于基础教育改革,胸有成竹,从理论到实践,比我们付出了更多的热情和努力,并且对我们寄予殷切期望,我们真切感受到。

  中国教育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观念的转变和理论的支持是这场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工作总结《骨干教师培养总结》。之前,我们总是凭经验以各种借口为自己的旧观念和理论水平的低下开脱。通过本次培训,我们的导师运用新理论,新教育思想,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为现今教育存在问题把脉,可以说是推陈出新,见地不凡。作为历史骨干教师,未来的名师,理论的重要性不亚于经验和实践,可以说,实践出真知,理论出名师。为什么?首先,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实践的应证。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实践,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自身又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对理论的认知及应用的层次往往决定了实践的层次与水平。骨干教师一般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论教学水平似乎难分伯仲,但若以“实践的理论”尺子作衡量,对各种实践恐怕就可以分出高低甚至优劣了,总之,实践出真知,理论出名师;名师驾驭理论,贵在践行的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来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而见长,则名师成矣。

  二、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反思是教育者的一种生活习惯。教育现象学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也强调对行为反思的重要性。教育现象学认为反思是一种思想与行动的对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生活体验中所隐含的意义,通过反思,我们看问题就会有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解;通过反思,我们就能弥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通过反思,会减少我们行为中的盲目和冲动,增强我们行为中的目的性和正确性;通过反思,会使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态度等发生改变,从而使我们获取教育最本质的意义。

  今年6月初,湖北省省级重点中学仙桃中学学生在高考结束后,为发泄某种情绪,大批学生疯狂撕毁课本,试卷等学习资料,纸片从一座座现代化教学大楼扔下来,像雪片漫天飞舞,教学大楼下地面一层厚厚的纸,像在六月天刚下一场大雪,场面令人心寒。这些画面经各媒体和网站传播,引起震动。

  这是一种什么情绪,是表达从此脱离苦海的喜悦,还是久经折磨的愤怒?是对知识的亵渎,还是对教育制度的控诉?

  回想每年高考时,那些从考场上下来的孩子们的表情,可谓是五花八门:或喜或悲,或歌或哭,或疯或颠……

  一个不尊重知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对知识对书本如此憎恨,如此蔑视?据说这种现象不是在一个地方存在,而是有许多地方存在,不光是中学,据说大学里也有!我们必须反思-----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因为 “教育已经沦为一批人奴役我们的子孙后代,为利益而巧取豪夺的工具了吗?时光倒退30年甚至更远,那时孩子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应试教育,不能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是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了!

  初中骨干教师总结二

  暑假有幸参加了在江西教育学院举办的全省初中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主要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是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由学院教育系和省教研室的老师主讲。第二部分主要是化学在生产以及生活中的前沿知识,由学院理学分院的老师主讲。第三部分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

  第一、原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改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有这个必要吗?通过培训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第二、在一些老师、领导当中有一个误区:课程改革之后,旧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教材了,于是一上公开课、示范课就搬到多媒体教室,否则就怕被评价为“老一套”。那么,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是否就真的不适应新教材了?我原先也有这样的困惑。经过培训其间的学习、交流,我觉得方法只是方法,方法不是目的。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借鉴,但是不可以照搬、照抄。

  第三、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一句话,深受启发。这句话是江西教育学院一位老师问的:“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对啊,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

  最后我要说的是,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来源:http://www.173ms.com/xueshengzuowen/16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