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室工作总结与计划_2017小学图书室工作总结

| 小学 |

【www.173ms.com--小学】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水文化问题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5月中下旬,根据市书记应代明同志关于构建“人水和谐城市”的重要批示,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安排,我们就旅游资源开发和水文化建设的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由市政协副主席周国华、黄绵寿和秘书长谢玉斌带队,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一行先后听取了市水利局、市文化局、市建委、市交通局、市旅游局的情况汇报,对荆州水文化进行了研究讨论。大家认为:几千年来人与水的关系在演绎发展的历史中,不仅促进了物质经济的发展,而且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对于现阶段我市贯彻市委建设“文化荆州”、“山水园林城市”和“古、大、美、新”荆州的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调研报告侧重从水文化对旅游经济推动作用的角度进行一些思考,具体观点如下:

  一、荆州水文化概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本文所指的荆州水文化,是指有史以来荆州人民在与水共生共处的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沉淀,包括治水、用水、亲水的物质财富(水环境、水资源、水利工程设施、水景观等)、精神财富(治水用水理念、有关水的民风民俗、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等)。

  一种文化的形成决不是偶然的,而必然有它产生的土壤。荆州水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一种文化,首先是由于荆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年降水量1100—1300mm,雨量充沛,又地处“千湖之省”和古云梦泽冲积平原,水资源丰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所决定,它深刻影响了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方式,导致了农耕文明成为荆州人民的自然选择。其二,长江在荆江段“九曲回肠”的水文特点,决定了荆州水文化本质上是属于江河文化、治水文化的范畴。在人与水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主导关系的问题。谁主导谁,是人主导水还是水主导人,很长时间在荆州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课题。勤劳聪明的荆州人民在千百年来与水的斗争中, “水涨堤高”,驯服了荆江洪水,牢牢掌握住了治河权。而治河权的取得,使得荆州农耕文明相当发达,自然而然地在荆江两岸依水而居地生长出许多城镇。农业的发展,城镇的兴起,终于派生出了曾经“问鼎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和灿烂辉煌的楚文化,以及自古兵家必争的荆州城和三国文化。综上所述,水文化、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所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演进的脉络,一脉相承贯串其中的精髓就在于:水是荆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荆州存在着水文化,这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水文化不是荆州独有的,但荆州水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内容。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与荆州依山临水、襟江带湖的自然区位条件密切相关。荆州水文化特质表现在:

  1、水自然资源丰富,水生态景观众多。荆州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水乡特色十分鲜明。现尚存有各类水域面积353.55千公顷,占全市总面的25.13%。过境客水4680亿立方米。万里长江在荆州境内“九曲回肠”、绵延伸展483公里,并派生出众多的支流。域内水生态景观星罗棋布,仅城区就有海子湖、长湖、南湖、北湖、江津湖、护城河、西干渠、便河、荆沙河、中襄河、九龙渊、三国公园等。这些水网湖泊像一把珍珠撒在荆州古城周围,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映衬得优美动人。市域内较大的自然景观还有37平方公里、500个湖心岛的洈水湖,大湖面积达53万亩的洪湖等风景名胜,内环3万余亩的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景观。

  2、水文化历史沉积厚重,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江山多胜迹,风骚贯古今”,从大禹父亲鲧治水留下的息壤,到屈原湖畔行吟的文星楼,荆州人民口耳相传,留下了众多名人雅士与水有关的千古佳话。仅有史可查的历史上最早记载水事活动的就有春秋楚庄王时期(公元前613年—591年),楚令尹孙叔敖开“云梦通渠”,勾通江汉航运,同时主张“堤防湖浦,收九泽之利”,形成了最早的堤垸。在此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荆州人民与水斗争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可以说“史不绝书”。从工程上讲,大致可以分为防洪、排涝、抗旱、通航、通路、军事、生活等,其中记载最全、影响最大的当属堤防建设。荆江大堤自东晋年间(345—365年)肇基以来,一直是水利建设记载的核心。仅荆江大堤的名称变更在史籍中就称谓众多:金堤、寸金堤、沙市堤、黄潭堤、登南堤、文村堤、新开堤、熊良土堤、黄师堤以及李家埠堤、万城堤和阴湘城堤,名称繁复变化的考证就可以想见其承载历史的厚重。此外,水文化的人文景观除堤坝工程外,保存至今的还有郝穴的镇江铁牛和李埠铁牛、长江第一矶、明代万寿宝塔、清代水事碑,建国后兴建的荆江分洪工程、分洪纪念碑、98抗洪纪念亭。史料方面的记述也是蔚为大观,有藏于台湾地区故宫的历代皇帝就荆江防洪颁发的13道御旨,有建国后毛泽东等党和领导人对荆江防汛所作的重要指示、题辞、视察图片以及有关文件,有历代文人墨客吟咏荆州和长江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弥足珍贵。特别是荆江大堤、万寿园、荆州古城墙、护城河、太师渊、江津湖,更是水文化历史景观的代表之作。

  3、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与水文化有关的龙舟竞渡、采莲船、端午粽子、民歌民谣和水上祭祀活动等,在民间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并代代相续。屈指数来,就有荆河戏、鼓盆歌、放河灯、摆龙灯、做堤时打夯歌、狮子舞等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和其它地区、其它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较而言,荆州水文化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老百姓中有较多的受众;不仅不虞后继乏人和传承中断,还迭有新的创新,建国后的“洪湖水”歌剧、《洪湖赤卫队》电影、楚剧《汾鹭湖》,还有《呀嗬吚嗬》剧目的开发,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外,还有98’抗洪精神,正是针对荆州特定情势总结出来的,它在荆州人民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这也是荆州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里最有核心价值的部分,可以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道留传给子孙后代,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水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荆州水文化建设目前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保护不够、利用不够、发掘不够。总体而言,基础工作尚十分薄弱。

  1、保护不够:“美不美、家乡水”,要建成美荆州,首先要有一城秀水。荆州水资源纵然千般丰富,但假如都是死水、臭水,那也只会令游人徒然败兴,不仅不能提升城市品位,而且会收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荆州目前可以说是有水皆污,现有水体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污染,特别是护城河、荆沙河、海子湖、文湖、江津湖、三国公园这些城区水体的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形象。长江沿岸码头零乱不堪,港口建设简陋破败,十分有碍观瞻,令游人望而却步。国内缺水城市都开始珍惜和倾力保护仅有的水资源,荆州作为丰水城市在水环境治理上更应该舍得出硬招,动真格。

  2、发掘不够:文化是一个城市最具有永久价值的名片,是旅游最大的卖点。文化竞争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工业招商引资过程中,投资环境的第一印象往往正是文化。在游客看来,古城可以说是凝固的历史,长江和护城河是流动的文化,水文化作为荆州文化中源远流长、别具潜力的一块,同荆山璞玉一样,现在更需要匠心发现和用心雕琢。水文化景观建设问题需要研究、设计、包装、展示,水文化品牌还有待打造。

  3、利用不够:已知的水文化遗存,比如历代皇帝关于治水的御旨、历代文人咏荆州,特别是歌咏水文化的诗词歌赋,没有专人专班和拨出专门经费去收集、整理、复制、雕刻。建立水文化博物馆的建议提了多年,无人问津,有些资料已经被上级部门调走,很多珍贵史料正在散佚。98’抗洪精神、端午节等,由于种种原因,被人抢注。文化的价值倘不加以利用,带来的后果必然就是流失。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认识不一致。长期以来,荆州对三国文化、楚文化重视、研究较多,而对水文化重视、研究较少,在文化富市、旅游兴市的战略格局中,水文化没有被摆到相应的位置。二是规划不统一。水利、交通、建委、文化、旅游等部门在发展水文化上各有各的规划,这些规划都有各自分管的领导。具体哪个规划和哪个规划衔接,怎么统一,谁是总规划、谁是子规划,还有待厘清。三是体制仍分散。尽管成立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但有些工作还没有真正统起来。过去荆江大堤块石护坡修防洪墙时水利部门与城建部门在修建江滩“十里画廊”时没有能够统一行动,错失了最好的时机;现在交通部门在河道部门江堤护岸整治工程中,申请将今后修涉外旅游码头用的地牛、踏步同步实施,又没有取得一致。这些都注定了今后建设工程中的浪费。产权分散,政出多门。东门景区文物局管售票,园林局管卫生;江津湖公园和三国公园都是各部门出租的茶肆酒楼,餐馆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湖中;江渎宫杂草丛生,门可罗雀,等等,不胜枚举。四是投入难落实。一些景区景观设计都是大项目、大手笔,规划虽然是高标准,但实际资金筹措上缺乏可行性,似可将规划分步实施,分年建设,逐步到位。

  三、加强水文化建设的建议

  1、重视对水文化的研究,提升水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地位

  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发展文化旅游,对于优化我市经济结构,提升城市品位和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是一条现实的发展之路。其中,应把水文化作为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要看到荆州古城与平遥古城、西安古城相比唯有“水”的优势可超乎其类。要树立全新的财富观,不仅仅重视物质财富,更要重视文化财富。要在水文化研究和建设上确立专班专人负责,包括成立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研究机构,推进水文化建设。全市上下应统一认识,重视对我市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的研究、开发,把旅游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整体谋划,努力在全国打响“清水之域,文化古都”这张荆州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2、加强对水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水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水文化是荆楚先民给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财富,作为文化传承,我们应该传承的不仅仅是水文化有形资产,更重要的是要传承先辈们留下的对水的价值观——重视水、保护水、利用水,与水和谐相处等一些科学理念。

  首先是保护。要以治污为突破口,启动清污工程。搞活水系,在清淤和埋设排污管网的基础上,尽早打通护城河、荆沙河、西干渠等水系,利用太湖港排渠及现有工程建设,从万城闸或太湖港水库引水冲污。充分尊重民意,生态治污要缓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及早启动引水冲污工程。

  其二是整治。要以现有景区整治为重点,为旅游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人水和谐是动态的和谐,发展应该是永续的发展,不能每个新项目建成后又不断的被污染、废弃,接下来又不断地建新项目。为此,要整治和保证旧有项目的清洁与绿色。要对现有景区一个一个地爬梳,分析问题,进行整治,比如对三国公园内的餐馆要全数关停,禁止其生活污水直排入湖。对江津湖公园周围的餐饮业要厉行禁止,使之和川祖宫水上舞台一样,只开设琴、棋、书、画、歌舞、体育等“阳春白雪”类的高雅项目。对文湖公园要限期纠正其出租合同。对东门景区要重新设计,撤掉大北门景区与东门景区的隔离墙,在金凤广场、护城河与公安门之间可以修一座吊桥或浮桥,形成东门新景区并封闭运作,保证游客逗留时间在半天以上。

  3、加大对水文化的开发力度,制定文化旅游发展整体战略

  首先,要确立以项目为主导、文化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水文化建设要在水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与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相结合,与亲水城市形象和“水乡园林城市”概念相结合,与荆州历史名城文化建设相结合。建设水文化,只有落实在项目上,通过各个有形的文化景观,特别是标志性景观,旅游者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回味。海子湖旅游目的地项目,通过楚城的建设、纪南城的复制,水上游乐活动的配套,能够联接楚文化和水文化,熔二者于一炉,使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长江文化园项目特别是水文化博物馆要加紧招商引资,力争“十一五”期间动工修建。涉外旅游码头项目要在该项目用地上应给予特殊优惠,将码头工程与洪监高速公路捆绑招商,推动该工程尽快上马。江滩十里画廊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治好荆州南大门形象。清水冲污和稀释循环后,在护城河、荆沙河沿岸通过拍卖两岸土地,学习丽江古城模式,修平房或两层茶艺坊、咖啡厅、三国故事画廊或视屏等高雅文化场馆,带动两岸环境整治和地价回归。同时在河中设游船、画舫、水师、水寨,杂以歌舞表演,激活旅游人气。

  其二、水文化建设要进一步理顺文化与旅游管理体制。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下,要加大文化与旅游的整合力度。一方面是变部门所有的产权格局为政府所有,公司经营,合理划分利益分成比例。另一方面,要借鉴云南旅游探索每个景点都有文化表演的经营方式,加大文化部门在旅游发展中的责任,一些小型文化团体可以参股经营,进一步搞活旅游体制。

  其三、水文化要以规划为蓝图,严格控制发展目标。规划是带有法规性的,具有长远的意义。景区景点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担纲制定XX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下设各个系统的子规划。譬如,长江文化园项目除包含长江历史文化馆、长江自然风貌馆、长江水生物馆、长江辞园、荆江水文化博物馆、以及综合开发万寿园外,还应把荆江大堤、分洪纪念碑、抗洪纪念亭、观音矶、“盛世安澜”石刻、沿江十里画廊、涉外旅游码头乃至荆州长江大桥、南闸、北闸等一并纳入整体规划,打造成一个大型水文化景区,形成一条新的水文化旅游线路。这就需要在旅游局原规划的基础上整合交通局的涉外旅游码头规划、城建系统的十里画廊规划和荆江分洪管理局的分洪闸建设规划。各个住宅小区的批建规划中也要有水文化休闲景观的一定比例,小区公用设施中也应强制性建设相当的水塘水榭、水渠回廊,给人以绿色灵动的美好想象。

  其四、要开展以水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演艺活动,比如屈原祭、关公祭、龙舟赛等。要充分动员各级特别是民间力量,采取市场运作来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水文化活动,形成动态文化节目和静态文化景观的有机结合。

本文来源:http://www.173ms.com/xuexiziliao/180072.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