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玻璃教学反思怎么写

| 教学反思 |

【www.173ms.com--教学反思】

  导语:玻璃是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和石灰岩等为主要原料,经融化、成型、冷却固化而成的非结晶无机材料。它具有一般材料难于具备的透明性,具有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质。而且,随着现代建筑发展的需要,不断向多功能方向发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新型玻璃教学反思怎么写吧。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怎么写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课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三是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本课教学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读顺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是教学的重点,主要解决两个目标:一是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二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课文前五段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先点出这种新型玻璃的名称,后写特点,再讲用途。于是我采取“读段落、画句子(特点、作用)、作总结”的方法来学习“夹丝网防盗玻璃”,用“填表格,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学,由“扶”到“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顺利达成第一个主要目标。接着,以“回顾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来达成第二个主要目标。第二个目标的达成不是很让人满意,感觉学生学生热情不高,教学的时间把握也不够紧凑,教师讲得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够,学生的理解还是浮在表面,不够深入。

  改进设想:

  如果将总课时改为3课时,在“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时加大读的指导,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和“拓展练习: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专门放为一课时进行教学,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 “写”的能力。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怎么写

  首先我分析了下教学及学习的对象——学生。很多老教师都认同“备课主要是备学生”,为此,我就需要对我班的学生进行分析,对他们的基础、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进行分析,认为身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可以从文本中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词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因而让他们总结五种新型玻璃的特征及其作用应该说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同时,毋庸置疑的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充满幻想的,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并且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他们接触了更多的新的事物,也吸收了很多新的事物的特征,他们想象的事物也将会“各具风采”,“新型玻璃自我推销”就是个证明。

  其次,认真阅读并研究了文本——《新型玻璃》。本文是常识性说明文,而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这类的常识性文章。这类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但教师都觉得不太好教,学生也没啥兴趣学。那么,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怎样做到既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那只有认真的阅读并研究文本,通过对本文的阅读、思考、分析,参阅相关的文献,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的方式。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进行了新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课堂预设。因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问题的深刻程度等各方面层次不一,因而对于教学过程,我做了不少的预设,主要是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在课堂和生活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具体操作中,我力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1.贯彻新大纲精神,体现创新教学思想。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例如,在学习第二——五小节的内容时,我设计了“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探讨,个体展示”这一重点环节。课堂上,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从而突破了重难点。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从上面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教师从学生已经熟知的玻璃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新型玻璃自述的环节,更使同学激动不已,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3.注重教学环节的连贯性,一环扣一环,学生的认识也逐步深入,体现了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例如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读写结合,拓展延伸——请大家做回“新型玻璃”,现场推销下自己。”促使学生们在思考、表达等活动中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让学生欣赏各种玻璃制品来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让他们也来设计新型玻璃,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而既达到学语言、用语言的目的,又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注意渗透语文知识的学习。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幸好学生在以前也接触过《太阳》、《鲸》等说明文,所以我在适当的教学时机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说明方法。

  对于以上的课堂具体操作,同事们在评课时都给予了很高的赞誉。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课后,我仔细回味了这堂课的每一个步骤,结合同事指出的不足之处,觉得自己以后仍需解决或加强的地方主要有:

  1.自身素质方面。继续加强语言的准确运用、逻辑思维缜密性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利用和板书的设计等。

  2.课堂教学的环节不够紧凑,时间安排不够确切,导致拓展部分没有完成,以后的课堂教学需要切实的安排好课堂的容量,并提高质量。

  3.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判断还不够准确,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训练。

  4.在评价学生课堂展示方面,需要多用评价用语,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及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5.重视积累。积累对于我们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从点滴积累,以后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积极与同年级或其他年纪的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艺术、手段、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6.本节课更加的加深了我对语文的一个认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不过,有时是有意识的学习,有时是无意识的受到影响,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怎么写

  这次组内研讨课,我上的是第11课《新型玻璃》。这是属于说明类的一篇文章。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重点放在弄清楚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这些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上,并指导作者在介绍玻璃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我该怎样设计才能上出新意呢?

  反复研读课文,读着读着,我眼前一亮,本课内容直观易懂,前五段结构基本相同。课文的第一段不是很好的训练点吗?这一段字里行间中就已经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功能和特点都介绍的清清楚楚,教学时,如果抓住这一段的描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领会其中的说明方法,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完全可以放手。经过思索,我决定采用由点及面,“教、扶、放”层层指引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习这一课,在后面的几种玻璃完全采用自述的方式学习。

  【初上】——

  我采用复习导入,回顾说明文的特点,接下来就重点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运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四个段落,意在让学生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就放手让学生当堂训练习作《新型玻璃》的自述,随即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面批,相互影响。

  在朗读的过程中,训练语言的表达,如,理解词语、造句练习等等,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后,让学生书写《新型玻璃》的自述,在思考、表达等活动中理解、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作业布置是遵循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让他们也来设计新型玻璃。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认为自己放手的还不够,课算是上的比较顺利,但是收效不大,课后我认真地反思,找出了原因: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理解还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朗读指导方面,为什么学生有了体会,却很难读出味儿来?课标指出:“阅读时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课文和体验。”一节课,想做到读好、写好、还要说好,真的很难面面俱到。致使后面学生书写的时间不够多,展示的机会不多!发现了病因,我迫不及待地想在自己教的2班再试讲一次。

  【再上】——

  依旧采用复习导入,回顾说明文的特点,但这一次,我充分重视了预习,将关于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表格提前布置回家完成。课堂上做一交流,反馈。随即,各小组轮流展示朗读课文中五个段落。接下来就分组进行选择性的自述。第一组选择《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第二组选择《夹丝玻璃的自述》,第三组选择《变色玻璃的自述》,第四组选择《吸热玻璃的自述》,第五组《吃音玻璃的自述》,第六组则是《_________玻璃的自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经过潜心会文,才能下笔成文。十五分钟过去后,分组上台展示,组内同学相互补充发言。

  同一篇课文,两次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教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需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怕失败,反思中进步,进步中反思,课是越磨越精。

本文来源:http://www.173ms.com/jiaoxueziyuan/116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