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家长投诉老师]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矛盾

| 教师评语 |

【www.173ms.com--教师评语】

孩子在一起玩耍,闹矛盾是很常见的事情,身为家长的你会如何处理呢?惠好考试网 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矛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矛盾

  孩子们逐渐长大了,他们的心智和性格也在逐渐形成中。在每天相处的校园内外,孩子们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小矛盾、小纠纷,诸如争吵、打架等。一旦这些小矛盾、小纠纷发生后,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孩子间的矛盾呢?

  正确认识孩子间的“矛盾”。孩子间闹点别扭、打打架是他们这个年龄所特有的一种正常现象。试想,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吗?

  孩子们在交往中,总免不了要产生矛盾、摩擦。家长们常为孩子间的争吵、打闹而感到头痛,大多数家长,一看到孩子间发生摩擦,就赶紧上前当裁判,加以协调和制止。然而居于教育的观点,孩子间的纠纷是他们社会性健康发展的必要考验,对孩子们来说发生纠纷、解决纠纷也是一种学习。

  孩子之间发生纠纷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一种表现。所以,孩子间发生纠纷,说明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社会化程度也提高了。孩子间的纠纷往往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它可能是孩子探索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手段。孩子在争吵、打闹中,会逐步意识到争吵、打斗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这就迫使他们寻求尝试新的办法,如协商、合作、轮流等。

  当孩子之间发生纠纷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要镇定自己的情绪,弄清楚事情的经过

  镇定自己的情绪就是要冷静下来,不能看见自己的孩子吃亏了,就皂白不分地发表“谁欺负你了,找他算账去”等不良言论,这样的做法会使孩子造成“爸爸妈妈向着我”的错觉。而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有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能发表意见。”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经过讲清楚。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不要给予诸如“是谁先动手打人?”、“你没有动手,对吗?”等错误的诱导、暗示,应鼓励孩子讲真话,做个诚实的孩子。

  二、让孩子教育孩子

  爸爸妈妈应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别的孩子无意识的行为,还是自己孩子不对。找到事情根源后,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家长不要急于干预孩子间一般的争吵,给孩子们一个练习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儿童互不相让,而求助于成人时,家长不要急于裁决,应告诉他们解决矛盾的方法,引导他们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矛盾和冲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必要的体验,如果让孩子远离冲突,事事袒护孩子,甚至越俎代庖,替孩子进行决策,将导致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缺乏。

  三、指导孩子自己处理、解决纠纷

  孩子之间发生纠纷,爸爸妈妈应指导他们明辨是非、冷静处理和妥善解决问题。对于别的孩子无意中造成的过失,本着宽容态度,原谅对方;如果是孩子自己错了,则应启发、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倘若责任完全在对方,则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去和对方讲理,从而培养孩子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等良好品质。如果自己的孩子和同学之间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家长首先要加以制止,以防止不必要的肉体伤害。对问题的解决应坚持: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自己解决不了,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帮助。家长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处理、武断地对待,否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四、寻求学校和对方父母的协作

  有些家长可能会这样担心:如果他们将孩子被人欺负的事情反映给学校,会被视为干涉学校的工作,是小题大做,是对自己孩子的溺爱。但是如果事情真的比较严重,家长应该清楚,自己完全有权利要求学校对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要主动与对方孩子的父母交心。孩子之间发生了纠纷,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诚恳地和对方父母交流意见,以增进彼此的理解,最终达成谅解。当孩子目睹父母冷静处理纠纷后,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也会用同样冷静的方法处理自己的难题。

  既然处理纠纷也是一种学习,我们做家长的面对孩子的纠纷是不是可以放任不管呢?当然不是。要帮助儿童真正达到在处理纷争中不断成长的目的,我们还要注意:

  五、平时要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许多孩子在学校都有被捉弄、被欺负的历史,还有个别孩子是长期的受害者,作为家长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孩子在必要时能采取正确、果断的行动。

  六、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尽管孩子间的冲突大多数是“友好”的,但也有一些例外,这种例外便是明显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学习和模仿或某次在无意中使用武力达到了某种目的以及当孩子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被人忽视等等,都是孩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对于以身示范的家长,要改变常用体罚的方式,并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激烈冲突。当孩子发生攻击性行为时,要收缴他的“战利品”或使之受到惩罚,比如抢来的玩具,父母一定要将玩具还给别人。

  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矛盾

  孩子进入小学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孩子之间在一起玩时产生矛盾与冲突,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每个孩子对待问题的态度都不一样,有的会回家告家长,有的会直接和老师说。其实,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冲突,不仅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且有助于提高孩子处理问题、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这也是孩子人生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镇定自己的情绪,弄清事情的经过

  孩子发生纠纷后,家长最忌讳的是直接到学校职责训斥对方孩子,或直接找对方孩子家长兴师问罪。父母首先要冷静,镇定自己的情绪,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责任全部推到对方身上,怒骂“谁欺负你了,老子帮你找他算账去”“你这个窝囊废,你不能打他吗?”等类似的话语。甚至训斥或是辱骂对方,从而导致家长之间的矛盾,这是极其不应该的。这样,孩子会产生“爸爸妈妈向着我”的感觉,容易使自己的孩子滋长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不良习气,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的家长则恰恰相反,为了表明自己的大度和宽以待人,当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不查明缘由,就把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也是极其不恰当的。这样会使自己的孩子蒙受委屈,对家长缺乏信任感,继而产生失望情绪。因此,家长在处理纠纷时,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问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啊?爸爸妈妈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发表意见。”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的经过讲清楚。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与此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切记:不要批评一方而袒护另一方。

  2.分析事情的根源,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待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父母应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找到事情的根源后,父母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应该先让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对待纠纷的真实态度,便于父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当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父母可以从旁指导。对于别的孩子无意造成的过失,家长也应该本着善良诚恳的态度,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原谅对方的胸怀,从小培养孩子要有宽广的胸怀;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那就明确指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接着启发和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如果自己的孩子伤了别人的孩子,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多想一点,让对方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温暖,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3.巧与对方父母沟通,鼓励孩子正常交往

  双方父母最好能诚恳地交谈,彼此谅解,友好地解决问题。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父母深刻的印象。友好地解决问题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成长过程中,不做“小霸王”。父母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和纠纷,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要创造条件,鼓励孩子与人交往,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获得体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

  4.孩子受点委屈,不要太心疼

  孩子在学校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或者因小事吵架,往往因自己胆小而不敢告诉老师,而是回家跟父母哭诉,希望父母能替自己伸张正义,讨回公道。这时候的父母一定要冷静,仔细听孩子述说。不要看见孩子哭就心里不好受,觉得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心疼的不得了,马上就要为孩子出头;也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计较,去度量孩子们之间的矛盾,他们之间的矛盾很简单,根本不用家长提心吊胆,更不用家长亲自上阵,非要决定胜负。应该让孩子受点挫折,受点委屈,受点挑战是必要的,家长不要不舍得,要放宽心,孩子不是瓷娃娃,在合适的“度”内,完全可以让孩子自然成长。

  5.孩子发生矛盾,不要限制交往

  在学校生活,众多孩子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只要正确的对待,较为公正的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会很快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如果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与某个孩子闹了不愉快,就横加阻拦,不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那样只会激化矛盾,只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蒙上阴影,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孩子是要长大的,是要走上社会的,他需要承担他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一味躲避只会对社会形成不信任感,终究一事无成。孩子自己会处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家长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孩子就是在和伙伴的打打闹闹中长大的,不能因为一次小小的矛盾就断定别的孩子不好,孩子有他选择朋友的权利,家长不可以用成人的狭隘眼光评判和限制。

  6.了解真相前,不要妄下结论

  孩子们之间的纠纷没有利益冲突,更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他们之间只是一些听上去像小孩子们玩的过家家游戏。不是这个碰了那个,就是那个撩了这个,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孰是孰非,更何况我们这些局外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最好不要无端的评价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到底谁对谁错,更不要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去指责别人的孩子,这样做只能加深矛盾,使自己的孩子在班级中遭到其他孩子的孤立。也许家长很在乎谁对谁错的时候,孩子们却已经化解了矛盾手拉手又成为朋友了。

  7.处理矛盾时,不要多包办

  当家长的遇到自己孩子遭受挫折和委屈时,不是要教孩子怎么还手,或者帮孩子处理事情,而是要教会孩子与人友好相处,用丰富的知识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朋友。家长的这种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既能给予孩子心灵的安慰,又能给孩子精神上的帮助,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用自己的善良、大度、宽容、博学、正直、勇敢去吸引别人,影响别人,这样做就会让身边的好朋友多起来,自己的力量自然就壮大了,这就是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权威。相反,对于孩子而言,家长的行事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很容易让其性格产生“异变”。因为在他眼中所见尽是家长用粗暴手段解决和对待问题,孩子无法得到良性的引导和示范,因此当自己面临问题时,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暴力方式。那么,我们家长碰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是不是不闻不问呢?我认为,作为孩子成长的导师,在自己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还是应该帮他一把。这个“帮”更多的体现在在了解客观事实的前提下,指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如果孩子之间问题严重,建议家长可以找老师,通过学校去解决问题。

  总之,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是孩子一生的导师。当孩子与别的孩子产生矛盾或发生纠纷时,做家长的要看到事情的背后,往远处想,往宽处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孩子和小伙伴产生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智慧的家长会因势利导,让化解矛盾的过程变为促进孩子成长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讲,矛盾恰恰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如果您是明智的父母,就应该以身垂范,给孩子做出好榜样,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矛盾的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在不断妥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解决问题的强者,成为一个能真正独立自主,而不是时时依赖父母老师的人。引领孩子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

  家长如何处理孩子的矛盾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独立的进行人际交往,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当然这个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和自己的小伙伴发生一些争执和矛盾,当事情的发展超过他们掌控之外的时候,他们就会向父母寻求帮助,这个时候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对孩子的正面导向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会将父母解决问题的方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将来肯定也会付诸行动的,所以家长们要特别注意处理的分寸:如果干涉太多,对自己的孩子保护过度,甚至最后变成孩子的家长们之间的矛盾,那就适得其反了;但是如果不管不问,完全对孩子的感受不理不睬,会导致孩子逐渐失去交友的信心,这对他将来的性格是很有负面影响的。

  首先,当孩子向父母寻求帮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静下心来听孩子将事情的经过搞清楚,看看矛盾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小误会还是原则性的问题。

  如果是一些小误会的话,家长一定要帮孩子把事情分析清楚,然后教给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该道歉的一定要真诚的道歉,该争取自己权利的一定要向对方表明。

  如果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的话,例如孩子没有做任何让对方不舒服的事情就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的面对矛盾、解决矛盾。但是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已经有畏惧感和不安全感,那么家长此时就应该出面帮助孩子解决矛盾了。当然家长在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时候应该注意: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都不要在公共场所对孩子进行辱骂,更不能因为对方孩子欺负了你的孩子就对他大打出手,这样不仅对任何孩子的心理都是有伤害的,而且只会让双方家长的矛盾进一步升级;就事论事,不要因为孩子的过错,就指责对方的父母,这也会让孩子之间的小问题变成大人之间的大问题,这样带给孩子的也只能是负面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173ms.com/jiaoxueziyuan/21905.html